如何想到好的創業點子?
無論是關於創業、寫作、或是任何型式的創作,人在開始進行一件事前都會被這個問題所拖延著:就是我們總希望等待想到完美的創業idea和計劃之後才正式著手進行。
例如希望經營一間網上商店,卻不知道哪一個商品會受歡迎,不肯定應該售賣服飾、精品、還是化妝品。
又或希望寫作一部小說,卻被故事大綱所困住,人物的性格特質應該如何如何。
又或是希望設計一個網站,卻在五花八門的架站平台前出現選擇困難症。
這個問題不時也會出現,人們總是希望想到100%完美無瑕的計劃才執行。
但我的想法是,人們不應該等待思緒來臨或只想不做,因為100%完美無瑕的計劃並不存在。
好的構思值多少錢?
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執行和構想的文章,裏面談及應該如何計算整件事情的價值。
計算公式如下:
構思 × 執行 = 價值
一個好的構思,配上差的執行,價值是 10×$1,000 = $10,000
一個差的構思,配上好的執行,價值是 1×$100,000 = $100,00
兩者相差共有10倍的價值,好的執行比好的構想重要性多達10倍。
由此可見,重點是在執行,而非構想。
即使你有很好的構思和計劃,若果沒有實際執行,事情的價值依然是非常低。
偉大的作品並非在一開始就構想好
曾經看過一本書《原子習慣》,其中一個章節提到一個故事:
某所美國大學的電影攝影班開課第一天,教授將學生分成兩組,以不同方式計算分數。
A組《量組》:成績將取決於拍攝數量,教授在學期未會統計照片數量,交100張照片得A、90張得B、80張得C,如此類推。
B組《質組》:成績將取決於照片質素,學生只需交一張照片,但必須近乎完美才可得A。
結果令人吃驚,教授在學期末檢查學生作品時,發現最高質素的作品大多都出現在A組《量組》。
這是因為A組的學生在拍攝時,可以從錯誤中學習,嘗試不同的燈光和角度。
相反B組的學生整個學期都只在花時間思考如何拍攝這一張完美的照片,最終的作品只淪落為未經實證的試驗品。
這證明了從執行中學習並修正,是達到完美的一個過程。
若然你一直在空想一個完美的創業計劃卻不去執行,頂多是在原地踏步。
構思也隨著執行而改進
這情況令我想起一次倪匡在講座中,被問到應該如何開始寫作。
他的回答是:不用準備什麼,就開始吧。
他舉例說,強如金庸在寫作武俠小說時,也是一面寫作一面在報刊連載,而不是先寫好整部小說再刊登。
在完成整部《天龍八部》後,他花了多年時間修改,先後推出修訂版和新修版;而且與《天龍八部》的最初構也不完全相乎。
說明即使是在執行時,原本的構思也可以一直改進。
因此不要再哲拘泥於思考完美的構思;更好的辦法似乎是透過快速執行、測試驗證構思和計劃並改進。
如果你一直在思考何時才是執行的最佳時機,你很有可能已經錯過了那個時機,因為現在就是那個最好時機。
總結
- 100%完美無瑕的計劃並不存在
- 好的執行比好的構想重要性多達10倍
- 所以重點是在執行,而非構想
- 從執行中學習並修正,是達到完美的一個過程
- 透過快速執行、測試驗證構思和計劃並改進是比較好的做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