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郵營銷十年如一日?
不知道你對電郵營銷的形象是怎樣呢?
- 是從某渠道購買一大埋電郵地址,再大量發送垃圾郵件。
- 新世代已經不再使用電郵溝通。
- 廢力又無效,辛苦地不斷發送也不見得有人閱讀,更遑論會有回報。
可能不少人受以往對電郵營銷的聽聞影響,會覺得電郵已經無人使用,只是一種過時的溝通工具。
但其實收集客戶電郵是網店營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現今的電郵營銷,不再是以往濫發垃圾電郵的一種;
而是透收集潛在客戶的電郵名單,持續與他們保持聯繫、向他們提供價值、增加互相信任度的一個渠道。
這可以理解為,客戶在真實世界、社交媒體以外的另一個接觸點。
在網站收集電郵的好處多多
講起網上行銷,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起Facebook 、 Instagram 、YouTube 等社交媒體,要在這些平台上儲Like和訂閱,然後再不停在平台上推送促銷優惠、產品推銷等;但這種方法仍然有效嗎?
以往不難看到街上經常舉辦一些活動,只要你Like 了某某專頁及分享,即可獲得一份小禮物。
這些公司背後的目的就是先用低成本吸收了你的按讚,及後再透過專頁發佈促銷訊息吸引消費,從而取回成本及增加營業額。
但經過Facebook 不停降低專頁的自然觸及率,這個方法已經失效;仍在不斷努力取得專頁讚好數是否值得?
相對自然觸及率極低的Facebook 自然發佈,電郵則仍然有較高的開啟率及點擊率。
以網店的行業平均為例:電子報的開啟率有20~30%,點擊率則有1~2%。
社交媒體的潮流
另一個收集電郵的好處,是這個方法比較容易累積,建立屬於你的資產。
與一般社交媒體不同,電郵名單不會過時;
自從70年代被發明後,經過接近近50年人們仍然在使用電郵來溝通。
這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世界可說是已被證實可靠的工具。
目前的Facebook 人數正開始慢慢流失,新一代習慣使用Instagram、TikTok 等新平台;
你能想像在50年後仍然流行使用Facebook 嗎?
就算現今如何流行的平台,終有一日也會像MySpace 、Xanga 一樣退流行,被新的平台取代。
反之來說,試想一下你目前使用的個人電郵地址是幾多年前開通?
我的是在中學就已經開始使用,至今已有十多年。
甚至近幾年來,每當你開啟一個新的平台帳戶,都是需要使用電郵地址來完成註冊。
想想看你有多少東西是需要透過你的電郵帳戶登入?
- 社交媒體
- 投資理財
- 個人網誌
- 政府網站
- 購物會員…
這些連繫讓人們更換電郵的複雜度和難度大增,使人一般不會隨意更換,就像手提號碼一樣。
透過收集電郵名單,可以讓你即使在社交媒體消失 (不同原因如:平台倒閉、專頁被封、帳戶被盜) 之後,仍然有方法與你的客戶保持聯繫;是屬於你,其他人不能斷絕的寶貴資產。
總結
- 收集客戶電郵是網店營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
- 透收集潛在客戶的電郵名單,持續與客戶保持聯繫、向他們提供價值、增加互相信任度
- 電子報的開啟率有20~30%,點擊率則有1~2%
- 與一般社交媒體不同,電郵名單不會過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