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FOMO?
FOMO全稱為Fear Of Missing Out,中文即錯失恐懼症。
意思是指因害怕錯過某件東西而造成的心理負擔;
一般伴隨著的就是因這個心理負擔而造出了一時衝動的決定(詳見維基百科解釋)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也會面對很多不同情況受這種心理影響。
例如:
- 害怕錯失某服飾品牌的限量絕版商品
- 害怕因沒有購買某股票而錯失的發達機會
- 害怕錯失了朋友發佈的24小時限時動態
相信你都會認同,一般普通大眾像你與我,或多或少都會有FOMO心態。
在網店銷售中可以應用的3種FOMO行銷手法
在傳統銷售中,商家可以透過營造出必要性和急切性,去促進和提升銷售額。
其中急切性的銷售手法,正正就是針對顧客FOMO心態的應用。
一般要營造出迫切性,可以透過以下三點進行:
- 時間限制像聖誕促銷、新年促銷等,都是一年中的獨有期間舉行,錯過了就要等下一次。
- 數量限制
商品的供應數量有限制,例如限量生產或每日有限度提供。 - 機會限制
顧客被限制只有一次機會去購買,例如在購買某物品時以一次性優惠價購買另一件商品。
實際可以如何應用的FOMO例子
透過以上三種取向去營造出迫切性,可以分別單獨使用、也可以同時使用;
實際行動視乎商家的創意和營鋪策略,以下提供一些坊間常見的作法給大家參考一下:
在限時層面上:
商家可以配合不同節日多作推廣,傳統消費節日如聖誕、新年等,顧客會更願意消費;商家可以推廣期間限定促銷活動,甚至提供禮物包裝服務。
而中國的阿里巴巴更再進一步,把這個節日促銷策略加以演化成一年一度的盛會:雙11。
原先的11月並沒有任何大型節日,但在阿里巴巴經過多年的推廣後,11月11日已變成世界的網店消費活動的大日子。
除了節日以外,也可以在不同層面上強調時間限制,以引導消費者。
商家可以強調優惠的時限性或在促銷時顯示倒數的剩餘時間,來顯示迫切性。
使用諸如最後今天、限時24小時、2小時內完結等句子字眼,讓客人有害怕錯失的感覺。
在限量的層面上:
一般的做法是透過強調產品的稀缺性來帶出迫切感。
常見的如演唱會的坐位、酒店的房間數目、飛機的坐位等,都是數量有限的稀少商品。
在預訂酒店房間的訂房網站,可以很易看到「最後一間」這種促銷字眼,就是強調了數量上的限制。
另一種做法是在生產商品時就決定好要限量生產,期後不會再版;營造出絕版商品的感覺。
因為是絕版商品,顧客會更容易合理化他們的購買意欲。
提供折扣或優惠時,也可以以數量來限制。
例如限頭100位登記成員才可以獲得試用禮品,以引導他們更快採取行動。
在機會有限的層面上:
這是指營造出讓顧客獲得有一瞬即逝的難得機會的感覺,要他們好好把握。
在餐廳準備結業前,總有一群懷舊顧客前往光顧。
在經典樂園解散前的最後一場演唱會,門票總是最快售罄。
這是因為大眾都知道這是最後一次機會,才懂得更加珍惜。
商店可以發揮創意,提供某些一次性機會給顧客來增加消費。
常見應用FOMO心態的促銷句子
商家在安排時,可以在不同宣傳版位、渠道和網站位置滲入訊息。
諸如社交平台、搜尋引擎、電郵、商品頁面、購物車頁面等等…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使用方法:
- 節日促銷時標明:「優惠期只限12月24~31日」
- 提供優惠時寫上:「優惠卷有效期為48小時」
- 提醒客人仍有未使用的積分時:「積分將於30日後失效」
- 顯示商品庫存時:「最後一件」
- 絕版商品:「限量生產100件」
- 提供試用品時:「限頭10位登記客戶」
- 預訂酒店時:「此價錢只剩一間」
- 提供特殊折扣時:「優惠在關閉這頁面後不再提供」
在透過限時去營造迫切性的時候,不要忘記需要提供一個原因。
如果商家未有提供一個給予折扣的原因,受眾潛意識中會覺得這優惠是很普通,不會重視。
相反,如果商家能說服客戶,讓他們感覺自己是獨一無二;客戶會覺得自己是被選中或正在走運,反而特別會重視這個優惠;這方面訂房網站Agoda做得非常好。
總結
- FOMO 全稱為Fear Of Missing Out,中文即錯失恐懼症
- 商家可以透過營造出必要性和急切性,去促進和提升銷售額
- 常見的方式包括:時間限制、數量限制和機會限制
- 在透過限時去營造迫切性的時候,需要提供一個原因給客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