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SWOT?
SWOT是市場學中一項基礎的分析法。
用意是透過了解一間公司的四個不同面向,來制定公司的營運和定位策略。
SWOT也可以單獨分析品牌、產品、服務,甚至是個人能力;以掌握目前情況。
這四個面向分別是:Strength強項、Weakness弱項、Opportunity機會、Threat威脅。
因此就合稱為SWOT分析法。
這邊簡單解釋一下SWOT的基本定義。
- Strength強項
指自家公司比競爭對手有優勢的地方。
例如:1) 公司比對手擁有更多資金、2) 公司比對手擁有更高品牌知名度、3) 公司比對手擁有更多分店
- Weakness弱項
指自家公司及不上競爭對手的地方。
例如:1) 公司的銷售人員及不上對手、2) 公司的產品品質及不上對手、3) 公司的價格及不上對手
- Opportunity機會
指外部環境所可能帶來的機會。
例如:1) 因匯率變化而導致的進貨成本降低、2) 因人口移入轉而導致的潛在顧客上升
- Threat威脅
指外部環境所可能帶來的潛在威脅
例如:1) 因市場成長而趨向飽和、2) 因政府規管而需要額外競投特定牌照
常見的SWOT切入角度
SWOT分析法中的Strength強項和Weakness弱項,主要是針對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優劣勢進行比較,偏重於內部要素,即可以透過改善自身公司而進行改變。
而Opportunity機會和Threat威脅,則著重外部環境改變,單靠公司內部並不能改變這些因素,但可以透過改變公司去迎合它們。
在進行強弱分析時,可以比較的要素有很多,由內部公司政策到外部售後服務都可以進行比較,初初嘗試分析可能會感到混亂。
因此我建議可以先由顧客角度方面入手,將自己代入為公司顧客,比較他們較著重的地方。
以下簡略一下常見的強弱項比較角度:
- 價格
- 產品/服務品質
- 售後服務
- 宣傳渠道應用
- 員工能力
- 送貨速度
- 庫存數量
而關於機會和威脅的外部影響要素,一般很難定義。
這通常都視乎不同行業和經濟市場,例如金價上升令珠寶生產商的成本上升、本地貨幣匯率下跌令出口商受益。
常見的外部影響要素包括:
- 物流貨運價格
- 匯率
- 市場人口
- 經濟情況
- 貸款利息
- 政策規管
以本地網店為例,用SWOT來分析
適當應用SWOT分析可以幫助商家確立品牌定位及制定營銷策略。
以一間的露營用品網上專門店為例,網店品牌可以如何應用SWOT分析?
首先,品牌需要界定競爭對手為誰,先假設競爭對手為:跨國大型品牌連鎖店。
透過以SWOT分別分析這個競爭對手,可以找出品牌在初期該如何定位。
首先可以嘗試找出自家品牌的優勢之處:
- 對不同露營品牌的了解
- 具實際使用經驗
- 已與國外供應商協議低成本進貨
- 沒有倉存壓力
- 可售賣不同品牌用品
- 彈性服務處理
- 租金、人工等固定支出較低
然後再想想較競爭對手弱勢的地方:
- 大型品牌的存貨量充足
- 設有實體店供顧客親身選購
- 品牌形象和商譽良好
- 充足售後服務
- 良好客服支援
透過以上了解,我們可以針對自身優勢加強化成強項;劣勢則可以花合理資源改進以收窄雙方差距或直接避其鋒鋩。
使用上面分析制定策略再加以嘗試,測試後再進行檢討和改進。
例如針對自身強項,品牌經營者可以嘗試:
- 寫文章或拍片分享露營用品使用實測、品牌介紹、使用方法等等…以吸引流量和增加品牌信譽
(加強優勢:對不同露營品牌的了解、具實際使用經驗)
(收窄差距:對手品牌形象和商譽良好) - 針對不同程序用家推薦相應產品
(加強優勢:可售賣不同品牌用品) - 提供本地彈性時間送貨
(加強優勢:彈性服務處理)
(收窄差距:對手設有實體店供顧客親身選購) - 推出先試後買租用計劃
(加強優勢:彈性服務處理)
(收窄差距:充足售後服務、良好客服支援) - 定時進行促銷活動
(加強優勢:與國外供應商協議低成本進貨、不用負擔高昂租金)
當然,這些策略若未經實際測試都只是紙上談兵,唯有實際執行才可能知道策略的可行性。
企業應在執行策略後定期檢討實際成效,再作出相應調整。
配合調查分析潛在對手
以上的SWOT分析只單獨針對其中一個競爭對手:大型連鎖品牌。
一般企業品牌當然不會只有一個競爭對手。
企業需要按實際情況列出不同對手的強弱差距,也可以更進一步針對不同市場去分析,可以將對手以地區和種類來簡單劃分。
繼續沿用上面露營專門店的例子。
假設將所有在香港經營的露營用具店可大致分為以下三類:
- 1間大型連鎖品牌
- 5間本地零售單獨實體店
- 8間Instagram經營代購店
以上三個種類,都會有不同的強弱優勢。
品牌需各自找出與他們的強弱項並進行分析,以制定出適當的對應策略。
如果你認為其中某一個對手特別具威脅,也可以單獨挑出來進行分析。
及早準備可能的機會和威脅
企業應不時思考將來可能面對的機會和威脅;
及早準備面對不同情況和風險,不要等到機會或威脅來臨時才臨時想出對策。
以經營餐廳為例,除了日常的員工管理、食品質素之外,也要衡量一下經營以外的外部風險。
例如一般常見的:
- 業主加租迫遷
- 食材供應臨時短缺
- 食物牌照要求更改
- 對手在附近開店
- 飲食潮流改變
面對這些機會和威脅,餐廳可以預先想出不同對策來應變。
例如:多找不同的食材供應商分散食材臨時短缺風險、不時推出新菜色以嘗試掌握飲食潮流等等…
當然現實世界變化萬千,商家不可能想得到所有的外部因素;
例如Covid-19的出現就已經難以預計。
但這並不代表商家要完全不去分析這些機會和風險。
當危機出現時,有及早準備的商家絕對會比沒有任何準備的商家更有勝算、更有可能化危為機。
總結
- SWOT是Strength強項、Weakness弱項、Opportunity機會、Threat威脅的總合分析
- Strength強項和Weakness弱項,主要是針對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優劣勢進行比較,偏重於內部要素,即可以透過改善自身公司而進行改變
- Opportunity機會和Threat威脅,則著重外部環境改變,單靠公司內部並不能改變這些因素,但可以透過改變公司去迎合它們
- 商家應針對自身優勢加強化成強項;劣勢則可以花合理資源改進以收窄雙方差距或直接避其鋒鋩
- 以SW來比較自身與競爭對手的優劣勢差距
- 完成OT分析後,及早準備面對不同情況和風險,不要等到機會或威脅來臨時才臨時想出對策